学前教育专业认证听评课(示范课)简报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3-06-21 10:58:09
按照《沧州幼专关于持续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的实施方案》《沧州幼专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达标课听课方案》等文件要求,由教学督导与质量监控中心和教务处牵头,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认证达标“示范课”听评课活动。本学期共安排学前教育系、公共教学部和马克思主义教学部等三个部门24位老师上示范课。累计听评课52节,参与教师469余人次,起到了良好的认证理念下的课堂改革示范作用,形成了“人人懂认证、人人落实认证”的教学改革基本局面。
尤其是张文莉、张新明、袁文卓等老师,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,教学设计合理,课堂组织得当,信息化手段使用娴熟,认证及课改理念融入恰到好处,教学效果良好,受到听评课老师的一致肯定,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
在对24位示范课老师的课堂进行总结时,我们发现一节好的专业认证课,有如下几个特点。
1.鲜明地落实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”。以此理念为纲,对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,清晰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功能定位(“既要见树木,又要见森林”),系统设计整个教学活动;
2.恰当地体现“课岗证赛创”和“课程思政”等课程改革基本理念。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,合理地选择课程改革的一个或多个融合理念,不能为了融合而融合,为了体现而体现;尤其是课程思政,思政元素的选择要贴近教学内容,思政元素的融入要起到润物无声、画龙点睛的作用,不能强硬融入,另类突兀。
3.教学设计要体现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一体化设计的理念。以学生为中心,即为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,在教学环节设计、教学资源投放、任务布置和结果考核上,都要围绕学生学到了什么,而不是教师教了什么。基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,学生课堂活动难以全面充分的现实考量,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一体化,同时任务和目标分层设计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,效能最大化的一种设计方式。
4.信息化手段的恰当使用。好的信息化手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。同时也要注意,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要注重实效,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。防止信息化过度,打乱课堂节奏,引起学生注意力失焦。示范课教师一般使用两种或三种信息化教学手段,辅助学生课前、课中和课后学习。
5.教学组织形式合理多样。课堂教学组织形式,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确定。既不能一堂课一种组织形式,也不能集体、小组和个别多种组织形式频繁切换,打乱教学节奏,浪费课堂时间。示范课老师多采用小组教学,方便学生组内交流和教师指导,培养学生合作、协商、探究等综合能力。
与此同时,也要注意示范课中出现的几个问题:
1.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,又注重教师示范引领作用。多数示范课教师,在教学环节设计了大量的学生展示、练习、操作等环节,“让学生动起来”,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,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,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。同时,也要注意部分同学“动”和全体同学“动”要协调,教师要对“动”的同学和“不动”的同学都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,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的“动”,造成其他学生在课堂中处于“离线”状态。同时,教师要在关键环节和关键任务能力上体现教师的示范引领性,教师的点评和示范要起到模板示范作用,教师切勿对学生活动的结果点评所随意,甚至不点评,只让学生动,而不考核动的结果。
2.注重示范课的引领性和长期性。专业认证理念下的示范课应该具有引领性,但更应该有长期性。不能为了一次示范课而精心设计,认真筹备,调用各种不常用的资源,而平时上课又是另外一种形式和状态。要注重基于学情和学校实际,探索能长期坚持的有质量的课堂教学,真正通过课堂教学改革,提升人才培养质量。
3.课堂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既要突出关键人物的关键引领,又要注重团体力量的建设。认证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,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,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分工协作。一两个人课堂教学的优秀,不能代表全体教师课堂的教学质量。尤其是教研室主任、课程组长,既要在课程建设中起到骨干、引领、示范作用,又要协调分工,促进每个教师的成长,加强梯队建设,“众人拾薪”形成合力。
2023年6月21日